7月18日,國新辦就2025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。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會上表示:實施新一輪鋼鐵、有色金屬、石化、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,推動重點行業著力調結構、優供給、淘汰落后產能,具體工作方案將在近期陸續發布。
從7月1日重要會議再提“反內卷”,到近期工信部重要點名十大重點行業“穩增長”,市場圍繞《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》以及《關于開展石化化工行業老舊裝置摸底評估的通知》展開討論,結合國內尿素行業的現狀,根據隆眾的相關數據,分析國內尿素的產能形勢。
中國尿素產能變遷
近二十年,中國尿素行業經歷了從產能的高速擴張,到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,再到目前的結構優化、產能再增的三個階段。截止7月末,據隆眾數據統計,國內尿素總產能達到7640萬噸。
十年產能的新增與淘汰
根據國家政策的引導,十年來尿素產能淘汰先行,隨后新增與淘汰并行,而目前正處于淘汰放緩、新產能陸續集中釋放階段,產能結構更為優化,裝置技術升級改造,新增產能更趨向大型化、多元化發展。
現有裝置運行時間情況
如果按照相關政策,裝置運行超過20年,根據隆眾的數據統計,在20年運行周期以內的產能約為6380萬噸,占比總產能的84%。但是細看2005年以前的裝置,有780多萬噸的天然氣制產能,短期內多數企業暫無改造停車計劃。而行業內尿素裝置的正常運行周期,根據自身情況來看,多數要超過二三十年,因此單從時間對尿素裝置的淘汰下定論,有一定的牽強和不切實際。并且多數在運行中,不斷進行著裝置的升級改造,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。
政策影響的產能可能變化
根據國家相關政策,結合到尿素產業的實際情況,具體分析尿素裝置產能情況,可能有以下變化:原產能是固定床工藝,目前已新建完成,或者正在新建的企業,預計原有的固定床產能在近兩年會面臨退出,預計總產能在315萬噸。山西尿素企業的停車改造計劃,部分已于2023-2024年進行,剩余改造產能也將在2025年下半年陸續進行,因各企業的改造時間不同,影響時間也有所分散,最新消息晉豐、天源近期和月底前后陸續停車改造。其余少量以無煙煤為原料的生產企業,暫無明確改造停車計劃。
因此,綜合國家政策和尿素行業現狀,短期實質性的產能技改、退出等影響有限,并且年內還有三百萬噸左右的新增產能將要釋放,供應依舊是充足之勢。但因出口的松動,加之國際行情的表現尚可,暫時緩解了國內供需過剩的矛盾。不過隨著未來兩年新產能的持續、大量、集中性的釋放,國內尿素行業有可能進入新一輪的產能優勝劣汰。(來源:隆眾資訊)